陶藝為什么這么好玩?
來源:百陶會官網發布日期:2017-09-28 11:05:15
最近幾年,電視和網絡上總有明星秀陶藝的身影,連微博、朋友圈也時不時地被刷屏。陶藝為什么這么好玩?有什么魅力讓人們這般追捧?
一、陶瓷材料本身很好玩
人分男女,不同種類的泥料也有不同的性格和氣質,我們稱之為“泥性”。瓷泥柔潤,陶泥粗獷,大缸泥渾厚,紫砂泥細膩...
陶泥雖然粗獷,但可塑性強,而且不同產地陶泥的質感也不盡相同,質感不同最終呈現效果也千差萬別。
瓷泥可塑性雖不及陶泥,又有些嬌氣,但質地柔軟,成瓷后胎體光潔如玉,非常適合后期裝飾,正因為這種特性,瓷泥是大多陶藝創作的泥料之一。
與泥巴打交道和交朋友一樣好玩,根據自己的創作風格選擇氣質相似的泥巴,就能做出有趣的作品。
二、陶藝形式很好玩
說起陶藝,多數人第一反應是拉坯。但陶藝從來就不止拉坯,它還有彩繪、捏雕、注漿、印坯等多種形式,相互又可以任意搭配,結合一些創意技法玩出各種花樣。
捏雕結合彩繪裝飾,放在家里是不是既萌又溫暖?↓↓↓

不會畫?沒關系,吹個泡泡也能作畫↓↓↓
不會做?沒關系,有套模具輕松就能來一套。用“草莓巧克力醬”注個漿先...
再來用泥漿拉個花玩玩...
還差一步:燒制!現在燒瓷不用柴了,電多方便。只需七八個小時泥就成瓷了,歸你了!帶回去做裝飾做食器簡直百搭,還能驕傲地曬朋友圈:手作,讓生活更美!
咱們陶藝概況班學員的作品,擺在工作室有調性吧?
這是來自一位四川學員的作品。講真,我特別喜歡這條魚,再看我再看我,我就毒shi你~
然后又默默地回放了十幾遍,活脫脫的奔波兒灞被打回原形啊!
三、成品效果很有趣
層出不窮的材料
+
變化多端的形式
+
五彩繽紛的釉色
+
千奇百怪的玩法
=
無限可能的陶藝
↓↓↓
陶藝的有趣之處還在于,你很難預見它的結果。而鐵藝、木藝、燈工、皮藝等工藝,或是油彩、水彩、漆等裝飾手法,都能非常直觀地見證整個過程的變化。
而陶藝制作每個環節的表現都完全不同,最初形態是柔軟濕潤,給它按摩去除氣泡,稍微干燥后就變得堅硬,顏色也會變淺,素燒又會恢復本色,觸覺、視覺都與原始階段大不相同。
再加上釉層被施于坯體表面,再次將泥土覆蓋,而釉層本身色彩變化就非常大,燒成前后判若兩色。
我們再來看另外一條魚,是不是能非常清晰地看出整條魚的處理方式?
有沒有覺得手法有些笨拙?
尾巴比例也不太對?
But,請看燒完之后的高清正面照
一條丑到被拋棄的魚,被胡亂刷完釉之后...
居然活了,活了!!
死死地黏在了棚板上,還吐了幾口鮮血,哈哈哈!
簡直不要太有趣...
再比如你想拉一個直筒杯子,結果做成了變異的花瓶,這又何妨?陶藝就是如此包容,沒有做得好不好,只有喜不喜歡玩和玩得開不開心。
#不同人群為什么喜歡玩陶藝?#
少兒陶藝--親近自然,提升成就感
他們天生就喜歡親近水、泥土、沙子,這是自然的交流和釋放,玩泥的過程中,內心會產生樸素的愉悅感,當他們把內心的想法表現為具體的形態,同時得到親人和老師的肯定時,就很容易產生成就感。
成人陶藝--減輕鴨梨,生活更有趣
閑暇之余去陶吧玩玩泥巴,在朋友圈曬曬照片,舒心減壓。就連爺爺奶奶們也會玩一把,一邊嘮叨家長里短一邊憶苦思甜。在物質豐盛的年代里,人們需要重拾文明和自信。
陶藝還是一個互動性非常強的娛樂活動,和愛人、家人、朋友一起制作時,你中有我我中有你,每當此刻,陶藝=愛的藝術。陶藝作品也成為了是愛情、友情和親情的見證。
有人說,當興趣變成工作,快樂就會減半,那為什么藝術家們還如此熱愛陶藝?因為泥土讓他們回歸本真,而匠心和情懷就是他們對生活的態度。
(文章來源:百陶會陶藝http://www.thebraintraining.com)